在徐州市云龍區子房街道響山社區,提起張豐歌,沒有人不覺得親切——她不僅大伙熟悉的社區黨委書記,更是帶著選民殷切期望的區人大代表。
從修繕一道矮墻、更新一塊門牌的“微實事”,到排查道路隱患、守護群眾出行安全的“暖保障”,再到上門探訪、溫情關愛社區老年群體“心服務”,張豐歌以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踐行使命,將人大代表的職責與使命,深深融入服務居民的每一個日常細節里。
腳步向下,傾聽民聲聚民意。張豐歌定期開展接待選民活動,主動走進小區樓院、居民家中,與群眾面對面交流。一年來,她通過站點接待、入戶走訪、網格反饋等方式,累計搜集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建議40余條。“來小區走親戚找不到樓號”、“快遞只能放在門口超市”——過去,這類尋路難題在響山社區每天都要上演數十遍。針對群眾反映的老舊小區門牌混亂、標識不清,導致投遞難、認路難,甚至削弱社區認同感等問題,張豐歌提出全社區統一換裝“增強版門牌”的改造方案,得到了居民群眾的一致贊同。新門牌不僅清晰標注信息,更印有醒目的“響山社區”標志,如同為每棟樓賦予專屬“身份名片”。這一小小改動,既徹底解決了快遞、外賣及訪客的定位難題,打通了生活服務的“最后100米”,更在日復一日的使用中潛移默化,讓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悄然升溫。
建言獻策,推動實事解民憂。響山社區包含多個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長期以來,社區內部分圍墻因年久失修,出現破損甚至傾斜,對居民的出行安全構成潛在威脅;一些主要路段因車輛碾壓出現凹陷,雨天易積水,夜間行走存在絆倒風險。針對這些安全隱患,張豐歌組織專業人員實地勘察,并對社區其他道路以及圍墻情況進行調研,先后提出了“關于維修廣山西路20號樓外墻的建議”“關于修復無物業小區破損道路的建議”。建議辦理過程中,張豐歌積極協調物業、街道及相關職能部門,提出修繕建議方案,并多次到施工現場查看建設進度,確保每一處破損圍墻都能得到加固修復,每一處凹陷路面都被填補平整。從泥水橫流到安全放心,從片片危墻到堅實可靠,這些實實在在的改變正是張豐歌代表履職的最好見證。
主動作為,辦好實事暖民心。“現在咱們社區老年人占比越來越高,他們的生活需求、健康保障是我最牽掛的事。”張豐歌將提升社區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作為履職的重要維度,在調研走訪中,她積極傾聽老人們關于日常照料、醫療便利、文化活動等方面的訴求,持續圍繞老年群體的急難愁盼問題提出意見建議,推動更多適老服務資源下沉社區。她整合社會資源,成功打造了“銀齡守護,樂享生活”品牌活動,將防詐騙知識、八段錦健身、養生枕制作等精準服務送到老人身邊,切實讓社區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貼心、更便捷的服務,更為老人們搭建了社交平臺,排解孤獨感,營造了尊老、愛老、助老的濃厚社區氛圍。
腳下沾著泥土的溫度,心中裝著群眾的期盼,張豐歌以“向下扎根”的堅守、“為民發聲”的擔當、“辦好實事”的行動,將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深深鐫刻在服務群眾的每一件小事里,讓履職答卷始終閃耀著民生的光芒。(李昂 沈成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