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聽取了省人大教科文衛委關于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專項監督情況的報告,并進行了分組審議。
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專項監督報告表示贊成。大家一致認為,近年來,全省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工作要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續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同時,常委會組成人員也指出,對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將文旅產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幸福產業”重大要求,對照中央及省委部署要求、人民群眾期盼,我省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還存在協同推進力度有待提升、文化賦能文旅融合有待深化、融合發展創新活力有待激發等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為此,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以下意見建議:
一、深化思想認識,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文化旅游業事關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帶動性強、關聯度高,是深化改革、激發內生活力的著力點,是擴大內需、釋放消費潛力的增長點,同時,也存在資本投入大、回報周期長、風險與效益并存等客觀因素,個別地區不能樹牢正確的政績觀,項目投資缺乏認真論證。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旅融合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放到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中謀篇布局。要跳出傳統產業發展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樹牢長期發展理念,久久為功持續推進。要精準把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核心要義,防止“重文輕旅”和“重旅輕文”傾向,堅持以文化內涵提升旅游品位,以旅游載體促進文化傳播,推動文化和旅游從簡單“物理疊加”向深度“化學反應”轉變。要堅持全省一盤棋,系統謀劃統籌省域、市域、縣域資源,構建優勢互補、串珠成鏈、協同聯動的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大格局。
二、深挖文化內涵,持續擴容優質文旅產品供給。文化是文旅融合的根本和靈魂。要強化文化引領,系統梳理挖掘吳文化、楚漢文化、金陵文化、淮揚文化以及江海、工商、紅色、園林等特色文化資源,加強研究闡釋,深度解碼文化基因,探索建立分級分類的文化基因庫,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凝練獨特文化符號,從歷史傳承與人文精神等多維度出發,精準提煉江蘇地域文化的?差異化特質,打造“最江蘇”文化標識。持續加大對戲劇、影視等文藝精品創作的扶持力度,強化內容生產投入。積極運用現代技術重構表達形式,打造極具地域特色的原創文化IP和可傳播的精神標識,將江蘇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轉化為令人“一眼難忘”的視覺錨點。要重點打造文旅融合精品,依托全省獨特豐富的文化資源,聚焦產品創新、場景升級與體驗優化,構建從“文化符號”到“場景落地”再到“數字傳播”的轉化鏈,建設一批富含文化底蘊的文旅融合地標,打造一批集文化創意、度假休閑等主題于一體的現象級文旅產品,開發一批文博游、紅色游、研學游、入境游等新型精品線路,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強化創新引領,全面推動文旅產業能級躍升。創新是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一方面,要加強市場主體培育,激發產業內生動力。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有機結合,構建多層次、梯次化的文旅企業培育體系。加快引進和培育頭部文旅企業,發揮其“鏈主”引領作用,支持中小微文旅企業走特色化、創新化、專業化發展道路。發揮重大文旅項目、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牽引作用,建設高水平文旅產業集聚區。總結推廣“蘇超+文旅”等融合模式成功經驗,放大文旅體商深度融合效應。另一方面,要強化科技賦能,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加快推進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智慧文旅建設升級,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數字體驗場景。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大模型等前沿技術應用,提升文旅裝備水平,開發文旅融合新場景新產品新業態,持續增強文旅發展動能與市場吸引力。
四、加強要素支撐,切實加大保障和支持力度。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夯實保障。要強化規劃引領與用地保障。圍繞“把文旅產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重大要求,科學編制“十五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謀劃儲備一批彰顯江蘇歷史文化特色、回應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優質文旅項目,將文旅類建設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以頂層設計加快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要加大政策集成和支持力度。細化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具體實施意見,推動六大行動22項重點任務落地見效。重點在完善產業支持政策、創新管理機制上下功夫,加強政策供給,豐富產業內涵,放大疊加效應。要深化項目可行性研究,防止脫離實際和違背市場規律盲目投資。要優化財政投入機制,統籌使用各類專項資金,鼓勵社會多元投入。完善文旅人才培養體系,注重緊缺人才引進與培養,全面提升服務水平。要完善體制機制與評價體系。加快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市場引導的“大文旅”工作格局。完善區域合作機制,加大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文旅資源協同開發。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評估論證,謀準謀實重點文旅項目,推動項目合規和可持續發展。健全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監測指標體系,探索建立文旅融合發展考核評價體系,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科學化、規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