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分組審議了省政府關于2024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綜合報告(以下簡稱綜合報告)和2024年度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專項報告(以下簡稱專項報告)。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依法履行國有資產管理職責,全省國有資產規模和管理質效持續提升。
綜合報告緊扣“全口徑、全覆蓋” 的要求,注重報告和報表相結合,全面反映了2024年度全省國有資產總體情況、管理成效及存在問題,明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舉措。專項報告詳實反映了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基本情況,報告了完善管理體制機制、資產清查盤活、提升使用效能、推進基本公共服務等管理工作情況,深入剖析了存在問題,明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舉措。總的來看,“兩個報告”反映情況較為全面,問題查找和分析比較深入,工作舉措切實可行。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要高度重視當前全省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如國有資本布局還需持續優化、資產管理基礎工作還需繼續筑牢、數字化管理水平還需繼續提升、部分資產底數還不夠清楚等,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管理工作。常委會組成人員重點審議了全省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報告,提出如下具體審議意見:
一、進一步夯實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基礎。一是全面摸清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家底,建立全口徑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臺賬和數據庫,定期對資產進行盤點對賬,及時核對財務賬與資產賬,確保賬表相符、賬賬相符、賬卡相符、賬實相符。二是持續推進資產入賬工作,重點做好公共基礎設施資產、政府儲備物資、文物文化資產等登記入賬核算,探索推進數據入賬工作,夯實政府財務報告和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報告數據基礎。三是著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針對部分土地、房產等不動產確權登記存在的制度障礙,全面系統梳理、建立清單、集中會辦、簡化流程、一事一議,逐一整改銷號,切實推進解決權證不全、權屬不清等老大難問題。
二、進一步加大盤活低效閑置資產力度。目標路徑上,要深刻領會黨中央關于資產盤活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資產盤活與化解債務風險的整體推進,推動地方政府債務率較高、財政收支平衡壓力較大的地區,加快盤活存量資產,穩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提升財政可持續能力,合理支持新項目建設。具體舉措上,要加大摸查盤活力度,對閑置資產數量、價值、狀態、構成、分布等情況進行全面清查、核實、登記,將閑置、長期低效運轉及超標準配置的國有資產,通過集中拍賣、公開招租、統一調劑等方式盤活使用,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做到閑置資產能盤盡盤,能用則用,能賣則賣,能租則租,具備條件的積極推向市場。
三、進一步提升資產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一是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體系,針對部分機關事業單位還存在重資金輕資產、重購置輕管理、重占有輕共享現象,通過完善制度體系進一步增強約束力,形成與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會計核算等環節深度融合,提升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規范化、精細化管理水平。二是健全國有資產共享共用機制,針對公物倉和資產調劑共享平臺使用效率不高,大型科研儀器、醫療設備等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調劑共享利用不夠等問題,建立健全激勵引導機制,激發相關地區、部門主動盤活、充分釋放低效閑置資產潛力,提升資產使用效益。三是優化資產績效管理機制,建立涵蓋資產績效目標管理、績效評價組織實施以及評價結果應用等各環節的管理操作規程,推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四、進一步深化拓展國有資產報告制度。要積極探索建立具有人大監督視角、反映人大監督特點的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人大監督評價指標體系,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價值管理與實物管理,全面、科學評估國有資產管理情況。要把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工作向更深層次推進,一方面保持監督的連續性,開展好跟蹤監督,每年聽取意見建議落實情況,持續推進國有資產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得到有效解決;另一方面注重和紀委、監委、財政、審計密切配合,實現監督合力、視角互補、鏈條延伸,推動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工作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