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聽取了省政府關于江蘇省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的報告,并進行了分組審議。
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報告表示贊同,對我省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常委會組成人員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工作,近年來我省緊緊圍繞自然資源資產歸誰所有、誰可使用、收益分配等關鍵環節,深化理論研究、夯實制度基礎、強化履職行權、積極試點探索,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系框架基本建立,資產家底基本摸清,所有者權益得到保障,管理質效不斷提升。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常委會組成人員也指出,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涉及面廣、系統性強、專業度高,現階段這項工作還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產權制度、資產核算、價值評估等制度設計有待進一步健全,調查監測、確權登記、資產清查等基礎工作有待進一步夯實,耕地保護、生態修復有待進一步強化,生態產品的度量、抵押、交易、變現等市場環節有待進一步打通。
常委會組成人員指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自然資源資產管理作出重大部署,要求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管理制度體系,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和資產保值增值等責任考核監督制度。下一步,要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強化頂層設計和系統集成,加快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制度體系,更加有力地保護自然生態,更加高效地利用自然資源,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支撐和保障。為此,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穩妥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遵循統一行使、分類實施、分級代理、權責對等的基本原則,全面推進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建設。編制各級政府行權履職的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清單,明確主體、對象、范圍、權利義務、受托責任等。推動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與占有、使用、收益等用益物權分離,探索土地、海域使用權等分層設權,明確各種用益物權的內容和行使方式。深化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制度改革,全面推進自然資源和自然生態空間統一確權登記。
二是強化基礎工作,努力形成更多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實踐成果。統籌推進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和省國有資產清查利用工作,完善自然資源資產清查技術方法,進一步摸清資產家底。依托自然資源資產清查成果,加快自然資源資產管理信息平臺建設,推進各級自然資源清單上圖入庫,明晰不同主體履職的空間邊界。優化國土變更調查方法,完善地類認定標準和調查規則,健全部門協同機制,有效解決耕地、林地、草地、園地等地類認定沖突。出臺自然資源資產配置方案和實施計劃編制規范,不斷豐富應用場景,爭取在更大范圍開展試編,促進資產高效配置和保值增值。
三是強化保護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實施,落實“三區三線”,統籌優化農業、生態、城鎮、海洋等各類空間布局,實現國土空間整體保護和價值提升。扎實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完成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統籌推進國家和省級山水工程建設,加強濕地面積總量管控,指導開展侵蝕性海岸專項修復治理,積極做好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厚植美麗江蘇綠色本底。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主動適應存量時代城市發展規律轉變,推動自然資源資產在產業、居住、休閑等方面的協同配置,提升城市空間開發利用綜合效益。
四是強化合理利用,不斷提升自然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水平。圍繞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創新各類自然資源資產配置方式和運營模式,優化資源要素市場環境,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劃撥、出讓、租賃、作價出資(入股)、聯營和承包經營配置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自然資源要素市場化改革,健全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二級市場服務監管機制,深化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完善森林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持續推行礦業權競爭性出讓,積極探索新型地下空間(鹽穴)開發利用模式,推進海域使用立體分層設權,持續健全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持續推動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爭取形成更多可復制推廣的經驗成果,拓展自然資源領域“兩山”轉化的通道和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