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項目建設,既是區域發展的“硬支撐”,也是民生改善的“溫度計”。如何讓人大代表履職不止于會議桌旁、建議紙上,而是真正融入項目推進的全過程?近年來,廣陵區人大常委會文峰街道工委堅持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為引領,推動代表“下沉一線、嵌入流程、跟蹤問效”,用一個個鮮活案例、一次次現場聲音,讓項目推進既有力度、更有溫度,為代表履職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內涵。
腳步向下 建議向上
“以前晚上回家停車像‘搶車位’,現在改造后規范多了,心里踏實!”八大家社區居民錢惠珍面對前來回訪的人大代表,笑著豎起了大拇指。這樣的轉變,源于一場在代表聯絡站里開始的對話。
幾個月前,同樣是這個聯絡站,幾位居民向區人大代表高華反映停車難、夜市管理混亂等“身邊事”。這些看似瑣碎的“吐槽”,沒有被人大代表輕易放過,而是被詳細記錄、梳理歸納,最終成為推動東花園河南片區更新改造項目立項的重要民意基礎。
人大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密切聯系群眾。人大文峰街道工委組織代表們常態化開展“進站接待+入戶走訪+專題調研”,不僅“坐診”聽民聲,更主動“出診”察實情。圍繞東南新城建設規劃和街道發展重點,代表們分領域、分主題開展深度調研,既與職能部門聯動赴外地取經,也深入社區院落與選民面對面交流,確保議案建議既接“天線”又接“地氣”。
區人大代表梁鈞在調研中發現揚農集團老舊廠房片區轉型升級面臨困境,隨即聯合其他代表深入企業、走訪周邊,形成的關于建設揚農集團科創中心的議案,因調研扎實、方案可行,被區人大常委會列為重點議案并跟蹤督辦。三年來,像這樣由代表推動落地的重大項目有5個,民生實事項目達12項,議案建議的“轉化率”和“成活率”顯著提升。
監督靠前 推動在線
“目前項目進度比原計劃滯后了近一個月,主要卡在管線遷移問題上,我們正在全力攻堅……”在文峰街道人大工委組織的代表約見活動中,街道辦事處負責人直面問題,向在場的人大代表詳細說明情況。圍坐在一起的人大代表認真記錄,不時追問細節、刨根問底,共同分析梗阻根源,商討破解路徑。
人大監督不能流于形式,必須扎根現場、務求實效。人大街道工委建立“定期通報+動態視察+專題約見”的監督鏈條,對進度滯后項目,及時組織代表直插施工現場,看實情、聽真話、督實效。在聯誼批發市場周邊環境整治過程中,代表們多次走訪商戶,聽取意見建議,推動優化交通動線、完善環衛設施,使整治工作更貼實際、更順民心。
“監督不能只聽匯報,更要看現場、看變化。”一位代表在項目視察后感慨道。人大街道工委創新推行“圖文日志”監督法,通過前后對比的照片和文字記錄,直觀展示項目進展,讓監督更具象、更透明。同時,巧妙借助代表集中視察、領導調研等契機,實時反映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審批、協調等難題,推動各方合力打通“中梗阻”,為項目建設按下“加速鍵”。
群眾評判 滿意為本
項目建得好不好,最終要靠事實說話、由群眾評判。人大街道工委將項目評估作為檢驗履職成效的關鍵一環,著力構建“百姓口碑+用戶體驗+組織評議”相結合的多維評價體系,確保每個項目都能經得起時間和群眾的檢驗。
對于民生實事項目,通過代表回選區述職、選民接待日等渠道,廣泛收集群眾反饋,將“居民滿意”作為最高標準。對于人才公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專業性較強的項目,則重點聽取使用主體的評價建議,建立長效反饋機制,推動運維服務持續優化。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沒必要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群眾自有公道。”參加議政代表會的代表葉友華在測評完民生實事項目后直言不諱。代表們針對部分項目后期管護不到位的問題提出尖銳的意見,相關部門負責人現場回應整改方案。對測評不滿意的項目,將其納入重點督辦清單,持續跟蹤直至問題解決。“項目從立項到運維,每個環節都要看得見代表的身影、聽得到群眾的聲音。”人大文峰街道工委主任高華表示,“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項目成效最終要由群眾來打分。”
從精準選題到一線監督,從全程推動到閉環問效,廣陵區人大文峰街道工委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履職實踐,不僅顯著提升了重大項目建設的質效,更探索形成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落細落實的有效路徑。代表們的腳步穿梭于街巷車間,聲音回蕩在項目現場,履職成果寫進了發展藍圖和百姓生活,生動詮釋了“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深厚內涵。















